頭幾年看HKIFF,會仔細閱讀每套參展電影的介紹文章,選擇故事有趣的作品來看。(那時候我的最大嗜好是走進影碟鋪翻影碟的背面,閱讀它們的故事;也不認識幾多個導演名字,當年就算想『慕名而來』也很勉強。)過了幾年,當我發現那些文章其實是寫給HKIFF的初心者和作者自己時,我就開始強迫自己不要沒再認真看待它們。(不過,閱讀趣味仍然是有的)
在社會混了多年,人也變得功利。近年已不想再浪費彈藥,也失去了將全部片子介紹都看一遍的毅力。大師和獎項幾乎是我選片的不二法門,雖然我偶然還是會被『多次不忠、仍然照用』的戲名勾引。
對今年的HKIFF片單,我覺得還是不過不失。好的不說,壞的除了片子數目比往年少,一些讓人引頸以待(而介乎上不上到正場之間)的作品還是不見蹤影:荷索打孖上的“The Bad Lieutenant: Port of Call - New Orleans”和 “My Son, My Son, What Have Ye Done”、就快成為秘魯國寶的“The Milk of Sorrow”、 基斯湯化納度受好評的新作 “Baarìa”、 George A. Romero用喪屍衝擊影展的 “Survival of the Dead”、Spike Jones的奇幻作品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等等等等 ...
上面沒提及亞洲電影,原因是自數年前Summer Pop電影節和香港亞洲電影節橫空出世,我已經習慣在兩個漸見規模(而包裝上甚有心得)的電影節為HKIFF的亞太區漏網之魚『執漏』。我想這兩個活動多少分薄了HKIFF的份量,但對本地影迷來說,也無疑是種福份。
不過,HKIFF還是有它的獨特位置,尤其H~K~I~F~F中間那隻I字。下圖就是証據。
這是我在2010年3月21日至4月6日的HKIFF觀影版圖。(我承認包埋埃及是有點取巧,但也取巧不過三池祟史)看看,真的只需要十五日就環遊了世界!(如果今年HKIFF選了Aleksei Popogrebsky的“How I Ended This Summer”就更過癮)
對我這種無閑俱樂部成員來說,當喝幾口旅遊美沙酮可以是我日後在HKIFF的選片方向......
P.S.今年看的片子質素比早兩年高,容我陸續在另一站台http://hk.myblog.yahoo.com/dream-movie評分。
P.S.2九唔搭八的本文可看成是"亂寫十年" (http://dreamitaly.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html)的姐妹作
P.S.3地圖解說:
.
.
1(起點). 感情線上腦交戰 Life During Wartime(Todd Solondz,2009)
2. 以巴火藥庫 Ajami (Scandar Copti, Yaron Shani,2009)
3. 一頁台北 (陳駿霖,2009)
4. 男孩與海 To the Sea (Pedro Gonzalez-Rubio,2009)
5. 男孩看見血地獄 Kinatay (Brillante Mendoza,2009)
6. 團圓 (王全安,2009)
7. 孔夫子 (費穆,1940)
8. 小山36景 Around a Small Mountain (Jacques Rivette,2009)
9. 踏盡天涯路 Tetro (Francis Ford Coppola,2009)
10. 死心不息 Enter the Void (Gaspar Noé,2009)
11. 紅菱艷 The Red Shoes (Michael Powell, Emeric Pressburger,1948)
12. 小雙俠 (三池祟史,2009)
13. 子彈頭大復仇 Micmacs (Jean-Pierre Jeunet,2009)
14. 奪獄困獸 Cell 211 (Daniel Monzón,2009)
15. 黎巴嫩 Lebanon (Samuel Maoz,2009)
16. 春風沉醉的夜晚 (婁燁,2009)
17. 芋虫 (若松孝二,2010)
18(終點). 愛殺 (譚家明,198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