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07, 2009

影話‧2009之秋(上)


前言

說來慚愧,我又休息了三個月,沒特別原因。

開張的頭半年,本站基本上處於半關狀態,更可笑的是我還設計了林林總總的環節名稱(當然,改名本身已經是我的目的);雖然本站基本上未正式進行宣傳,但我更要為這半年特意過來想歇歇卻撲過空的客人政歉。

喜不喜歡都好,部落格這種東西的構成,多少是建基於網主隨時可以『唔撈』的自由;而且他們一旦潛起水來,狀況比人間蒸發還要不堪。這當然不公平呀! 我自己也曾經身受其害,阿sue的『影之女 玉屏Blog』,阿Mac的『老人痴影症』,就是讓我望穿秋水等待更新/重開的網站。那可不是什麼悄皮話,阿sue,你數月前曾經在部落格表示快將有新文章,對吧? 阿Mac,你上年年尾(保羅紐曼去世後)曾說網站重開指日可待吧? (兩位如見本文,請聯絡一下我吧~~)

短期內我會集中火力在本站,一來我在雅虎那個部落格已經慘成遊人隨意嬉戲踐踏的荒廢庭園,圍牆上還要滿是塗鴉淫句廣告(我最新的一篇文章有308個留言,應該比我以往文章的留言總和還要多);二來是和我最有感情的主網站已跟隨GeoCities大軍被刪除,地球村的神話尚且不再,讓我又愛又恨的『自選影榜』與『不日日記』自然也保不住…

這篇文章會提及2009秋天所看的廿四套電影,基本上類近九至十一月的月吟(舊部落格環節),但更簡陋,請見諒。

泥之河 (小栗康平,1981)

讓人低迴不已的佳作。說它含蓄未必準確,因為三位童星的率真坦蕩是作品精髓賣點,最低調的反而是本片的側筆,戰後的日本境況。導演既沒有讓我們看真意外送命的車夫,也沒有告訴我們墮海漁夫是否自殺,觀眾假天真得有如片中未經歷戰爭禮的小孩般懵懂,但是死亡的氣味在片尾已悄悄薰染泥之河的四周,使本片有獨特的時代意義,不止於個人作品。

求戀家庭 Spanglish (James L. Brooks,2004)

James L. Brooks的作品總讓人覺得在看電視劇集。不是他的導技單調或製作簡陋,只是劇情很多,戲劇衝突總是連綿不絕。就算是享負盛名的《常在我心間》 (Terms of Endearment,1983) 或《貓屎先生》( As Good as It Gets,1997)一樣有這種觀賞的疲累感。

但這種特色也讓James L. Brooks作品中的人物沒有大部份荷里活電影人物般,予人『為解決困難
』而生的感覺。因此,James L. Brooks的人物較有血肉,與觀眾也特別親近(當然,那也多得他的功力,不是任何電視編劇也可以有此效果),電影有餘未盡的假象也特別強烈。說是假像,因為他與李安這類擅於在結局經營的餘韻的導演實在有所不同,說穿了那是種要追看角色往後發展的意欲,這也解釋了為何連主角都死去的《常在我心間》會有The Evening Star(1996)這套續集; James L. Brooks曾經讓十位演員提名奧斯卡,四位得獎,而他迄今為止卻只有五套電影作品! 他對角色的獨特經營自然是功不可沒。

扯得很遠,《求戀家庭》也是劇情很多的作品,多到作品焦點有些不清,不是什麼佳作;演員表現卻毫不失禮,Adam Sandler演繹神經質的(表面)好男人已是駕輕就熟,Paz Vega演廿四考母親更是讓人驚喜,教人怎相信她就是那個惹火的露茜亞!

意外 (鄭保瑞,2009)

我以往大概只看過鄭保瑞幾套作品,但我相信杜琪峰的話,《意外》是他拍得最好的一套。

某些評論界愛將他們眼中的風格化/怪雞導演邊緣化,當他完成一套題材與拍攝手法較為平易近人的作品時,即使水準平庸風格流失,這班影評人都會為他歌功頌德以示嘉許,就像為他們弄一個改邪歸正的派對一樣;他們有時連『收薑』與『收火』,『回塘』與『回歸』也分辨不到。像鄭的好友葉偉信的作品《葉問》,雖然說不上是『回塘』,但亦理應教葉迷失望(是葉導迷,不是葉問迷),卻成了金像獎最佳電影。

相比葉偉信背靠黃百鳴,投身銀河映像的鄭保瑞的熟自然更多從技術角度出發,而不是市場學上的熟。《意外》由意外殺人這有趣點子牽引,人工意外拍得詭異邪氣,又有奇異的淒美感,尤其雨中電車一場更是個人特色與流暢敘事的完美結合(那些雨與杜導的《文雀》呼應);後半段拍心理恐懼,甚至有波蘭斯基的影子,連古天樂也擺出儼如演技派般的架勢,更加是意外中的意外!


波兒出城之妖壇教祖三點畢露搞硬美國佬 Brüno (Larry Charles,2009)

還記得看《波叔出城》時(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2006)我差點笑到趴響度。波叔好玩,是由於它的仿真,還有它仿如扯開世人假面具的幻覺;但是波兒假到唔假,如果純粹聽一個大話西遊的『故事』,我就不會選擇一個如此乞人憎的主角。

橡皮擦頭 Eraserhead (David Lynch,1977)

我很少有自覺看不明白的電影。這不完全反映我對電影的理解能力比一般高,只是有時我傾向用自己一套來解釋電影,即使有人覺得那是過度詮釋。我深信電影是有生命的,它不是導演一句半句可以做代表的。假設我出席某套作品座談會時,有個導演兜口兜面否定我對他作品的某種解讀,我覺得不絕對代表我是錯的。首先,導演未必都誠實(相反,太誠實的都很難做導演)。過往導演因為政治原因否定作品內的某些隱喻也是常有的事;而且,電影作品也不盡是導演一個人的思想結晶,編劇演員攝影配樂美指剪接也可以賦與作品新意思,那未必是導演能夠掌握透的。

《橡皮擦頭》我就看不明白了。也許出於好勝,我總覺得它或多或少在耍觀眾,未必有什麼『含義』在內,不過我仍然欣賞它。因為它用很廉價的配套製造很不安扭曲的氣氛,電影看不太明白,當下的情緒還是給懾住,過後對幾個場面(怪胎吃飯、胖婦唱歌等)印象難忘。

後來我知道大衛連治在2000年就本作曾說過一句:no one has come close to the film's true meaning

就當是真,他應該開心嗎?

淚灑相思地 A Place for Lovers (Vittorio De Sica,1968)

看迪西嘉的事業旅程是件異常有趣的事情。他早年已成名,是如假包換的寫實主義老祖宗,1948年推出的《單車竊賊》是大部人心目中最佳的迪西嘉作品。50年代中期,意大利問始不再吹寫實風,費里尼維斯康堤走出流派的羈絆,以個人身份在影史上留名(安東尼奧尼大概不曾是寫實主義的一份子吧),反而迪西嘉在歐洲的聲望逐漸下降;也不知道是聲望影響風格,還是風格影響聲望,迪西嘉後來拍攝的作品,無論在歐洲還是荷里活拍攝,均相當商業,風格盡失。他在《大盜九尾狐》(After the Fox,1966)一片中就諷刺當代影壇盲目推祟藝術片(當中有個gag位矛頭更直指安東尼奧尼);但在1968年拍攝的《淚灑相思地》卻又有點安東尼奧尼,畫面的講究固然是,主角也是搬出一堆靚衫與煩惱的金髮女子,中段還有一場安東尼奧尼式,盡顯中產階級言不及義的聚會。電影也欠缺情節,(企圖)著重心理描寫,奈何對白空洞,演出無靈,成套電影姿姿整整作作狀狀,無怪乎評價甚低。也看過兩年後他拍攝的作品《向日葵》(Sunflower,1970),他重現了自己耍家的煽情與戲劇化,縱然不能討好評論界,最少也絕不難看。

P.S.當大家都以為迪西嘉英雄遲暮,往後只能當個稱職的商業片導演時,他又以《費尼茲花園》(The Garden of the Finzi-Continis,1970)重振聲威,迪西嘉絕對是起落最大的歐洲大導!

死神來了4 Final Destination 4 (David R. Ellis)

死神來了系列就像所謂的萬能key一樣(網上術語),創作人不斷將『死人樣』貼在不同風景中,就當成了雲遊四海。這種公式拍法長拍長有。曾幾何時,我以為準殺人犯一角是想炮製兩個死神,實行以人充當的死神影響真正死神的殺人路線圖。可惜,原來是我美化了劇本。縱然編劇們有一萬個理由會想到這種變奏,他就是不會採用,寧願將心力都花在3D版本,讓這個系列終於成為賤賣死亡的搏覽會。

尋找快樂窩 Away We Go (Sam Mendes,2009)

當我們嫉妒森文迪斯的同時,也試試欣賞這位天之驕子的努力。黑色喜劇經典《美麗有罪》以後,森文迪斯沒有一次重覆過自己。《末路驕陽》(Road to Perdition,2002)是懷舊優雅的犯罪片,《平頭日記》(Jarhead,2005)是明快醒目的戰爭諷刺片,《浮生路》(Revolutionary Road,2008)是深刻成熟的嚴肅戲劇,《尋找快樂窩》則是套溫馨有趣的公路電影。《尋》最好看是它的新世紀怪人二十面相,還有個擺脫陰霾迎向(兩段)新生的愉悅結局,那裡是快樂窩也是安樂窩。

8 則留言:

Agnes Tse 說...

阿夢, 我都同你一樣沉左大半年, 都係時候要破繭而出啦!

有謂《橡皮擦頭》反映David Lynch初為人父的恐懼心態. 老實講, 我第一次見到果個爛面女唱歌時, 只有一個念頭: 就係想用一枝手鎗射死佢! 學David Lynch話齋, 冇人會永遠明套戲. 最吊詭係佢忍得住氣, 從來唔交待個怪BB點整出來, 成為影史上一個小秘密.

Ar Dream 說...

係囉,我地都要加D正能量

《橡皮擦頭》個BB好不安呀,類似的不安我只在Lars von Trier套電視作品The Kingdom感受過,都係唔知點整出來~~

14kgangster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14kgangster 說...

Dream兄,歡迎你復筆!

依我所知,阿sue呢一年經常周遊列國,或者因為咁而冷落左自己既部落格.不只你同阿sue,我都沉寂左一段長時間冇去寫文章,回歸之後突然又覺得"blog"呢樣玩意已經cool down得不如往日,科技真係一日千里,點追都唔夠佢黎!

哈,真係巧合!我近排先開始慢慢欣賞既其中一個comedian就正正係adam sandler,你講果套"求戀家庭"我都幾鍾意,甚至覺得個故事可以放落香港中產聘請外傭既情節上.

而另一個我最近有留意既喜劇演員,就係波叔!不過同你一樣對"波兒"失望.

Ar Dream 說...

周遊列國~真係羨慕...

adam sandler近數年演過唔少好電影,好似每天愛你第一次、私戀失調、命運自選台,遲d有套funny people據聞都係水準之作

14kgangster 說...

小弟早前寫過一篇關於adam sandler既文章,得閒不妨交流下啦: http://mypaper.pchome.com.tw/98874429/post/1313082982

香港終於出左Funny Game既影碟,譯名叫"命運爛GAG王",認真吹漲!

阿SUE 說...

毅人: 我沒有 "週遊列國" 呀, (I assume you think i'm just for leisure), 唉......

夢兄: 抱歉現在才回覆, 其實兩星期前已看過留言, 但一直不知怎樣回答.......

其實這兩年只是有時去外國出差, 佔工作的時間其實很少; 由07年尾後沒有再寫文章, "工作繁忙" 只是一個很少的原因......實情是, 由08年頭轉了新工後, 再加上自已一點強差人意的私人生活習慣, 基本上已弄至自已很累, 08年整年簡直對每套電影也想不到有任何東西寫出來, 真的, 頭腦簡直退化得像老人家般......09年開始情況略為好轉, 看戲多了點精神, 慢慢開始找回對一些戲的評價/觸覺...

我也曾經應承自己今年年尾re-write [同行殺機]的, 但最後還是放下來; 不過, 近幾個月同一個朋友有時談論電影, 老時圍繞著Michael Mann那四套電影 [Heat][Insider][Collateral][Miami Vice], 與及05年的[Hidden/Cache],[The Child], [Broken Flowers]等等, 老是不斷重覆觀看, 思考, 分析, 討論......希望2010年真的有點東西寫出來, 我也希望自己重拾寫作能力, 現在......像一個正在康復的病人一樣......

至於今年在戲院上畫的, 當然看的不多, 但跟友人談, 我們老是圍繞著 [驅逐] (Gran Torino), 是我09年看過最好的電影!

再談
阿SUE

Ar Dream 說...

阿SUE,好感謝你咁快覆我,希望好快睇到你的新作,如果時間太緊,可以考慮寫d短文,再唔係黎呢度吹下水^^...

《驅.逐》都係我今年10大之選,戲裡戲外都係老而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