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19, 2010

《社交網絡》 讚好,又如何?


《社交網絡》非常咄咄逼人。打從第一句對白搶閘而出,第一個鏡頭突入正題,《社》片就像顆高速運轉的CPU,沒有一刻停下來;更甚者,這顆CPU還要是超頻的,所以有本事將一套理應長達百五分鐘的電影濃縮成兩小時的傑作。

《社》片以審訊戲為軸,主要透過被告人,即是Facebook創辦人Mark的自辯,原告人,即是Mark的前度合作夥伴Eduardo的作供,斬件插入Mark與Facebook的發蹟史。因此,《社》片經常在審訊過程與回憶場口跳來跳去,剪接尤其俐落、觀眾稍一不慎就會被拋甩;同樣開兩邊戰線的是Mark的腦袋,他枱頭並置的兩部電腦就是某種象徵。有他在場,對白除了連珠炮發,字字珠璣,偶然也會腦筋急轉彎,九唔搭八,又促又跳。加上Mark想到好點子就會急不及待奔跑,還有他瘋狂的打字速度。諸如此類聽得出看得見的急速節奏,讓導演大衛芬查從電影外部到內部都建立十萬火急的壓迫感,讓人喘不過氣,絕對是高手示範作。有趣的是,本片訊息撲面而來(片初Mark為了下載學生相片逐一擊破各大學保護程式的電腦教學,你又聽到幾多?),早已超越敘事作用,迫觀眾由接收轉為感受,感受一種被資訊包圍的愉悅,仿如我們平常置身互聯網樂土時一樣。

用得這把機關槍,先決條件是素材必需是觀眾熟悉的。如果以同樣手法掃射發瘋數學家和他的對策論(《有你終生美麗》),觀眾肯定會吃不消。偏偏我們都是Facebook的用戶,見證它的誕生與成長。就算我們不能理解那些電腦專門名詞,最少可以在看到“The Facebook”改名為“Facebook”時,在心中吶喊叫好。

我們對Facebook如此熟悉,對它的創造者Mark卻是愈看愈陌生。Mark不串咀時也是黑口黑面,從來沒有用面書寫他的所想;我們也沒有聽過任何旁白/獨白揭露Mark的內心世界,甚至連他的家庭背景也毫無概念,無法從中推敲其人。也許因為Mark在現實世界仍然當時得令,《社》片雖然未至於避重就輕,但比起其他傳記電影是多了點距離感和神秘感;妙就妙在創作人成功利用這種距離,也放棄了全知視點。Mark幾乎出現在每場戲,卻沒有一場稱得上獨腳戲;他的面目總是在他與其他人的互動之間浮現。這恰巧也是Facebook的精髓! 0位朋友的facebook用戶在個人資料欄中猛打自我介紹也是徒然;相反,當你擁有一定數量的『朋友』,別人了解你就不是來自你『info』裡的文字,而是別人在你的『wall』上塗過的鴉。Facebook盛行,因為(所以)我們全部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雖然《社》片最後提供了審訊結果,卻不敢(肯)將Mark的行為和動機定論。他有否偷取Winklevoss兄弟的意念?如有,他是為個人利益還是因為仇恨Winklevoss兄弟的划艇手身份?他是否有心設陷阱予Eduardo踩?如是,那是商業考量還是來自他對Eduardo加入鳳凰會的嫉妒?全部似層層,全部沒有答案。

《社》片還暗示向警方舉報Sean Parker藏毒的可能也是Mark,那才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無論從利益角度抑或個人恩怨看,Mark斷不可能會對Sean出手。唯一貼士是當Sean擠掉Eduardo時,Mark曾對Sean的手法有微言。但是,Mark會顧及Eduardo的感受嗎? 那麼他為什麼容許Eduardo被踢走?這些空白和矛盾,讓Mark其人更為複雜,更有質感,更具猜謎價值。(後話是,他才廿六歲,我們未來仍然可以透過對這個人的『追蹤』,試圖了解更多真相)

讓我猜,我倒認為的確是Mark舉報Sean的,但當中未必牽涉個人情感或利害關係;Mark的舉報,某程度更像行使一種刑罰,主持一場審判,矛頭直指世上另一個asshole。Facebook的空前成功,包括用戶和財富瘋狂累積後產生的超現實,或許已經讓Mark自覺超脫七情六慾,將自己昇呢成神。(事實上他目前有幾億信眾,比很多神更神)。審訊完畢,祂目無表情地表示,自己其實並不恨Winklevoss兄弟。也許所言非虛,你幾時聽過超然的神走去恨一個人?

末了,Mark發現拋棄自己的Erica也進入了祂的領域。Erica當年狠心撇掉Mark,很大程度因為Mark承諾會令Erica有機會認識一些她本來不可能認識的人。何其自大! 偏偏又一語成讖 -- 她現在不是正透過Mark,有機會認識一些她本來不可能認識的人嗎? 她當初在一眾朋友面前羞辱Mark,何其痛快! 現在她也因為這堆朋友,因為要維繫和擴建自己的社交網絡,被迫以最低程度認同Mark,親吻祂的手背,向祂『讚好』。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

Mark沒有因為終於獲得Erica的認同和歸順而高興。祂甚至沒有立刻使用『神力』看穿她的個人資料,而是在猶豫片刻後選擇向她提出卑微的交友要求。或許,祂從此要告別單向的俯瞰,從神壇走下來,開始與人發展平等關係,甚至進行有生以來第一次溝通,讓別人喜歡自己。

Mark(還有你的Facebook翻譯人員),好好記住:『讚好』,是取代不了『Like』的。

星期一, 11月 08, 2010

夜間行動


《夜間行動》(Night Moves),又名《夜闖毒龍譚》,由美國導演阿瑟潘(Arthur Penn)執導,於1975年上畫。可以想像,將《夜》片剪成兩分鐘預告片,要扮成一套占士邦戲騙觀眾入場亦無不可。裸露戲、床戲、吵架戲、打交戲、上天下海的追殺戲,《夜》片都不曾欠缺;不過,化零為整再深入它的精神面貌,你會發現《夜》片的獨行個性一如片中真赫曼飾演的私家偵探。

《夜》片描述洛杉磯偵探哈利有天接到來自比華利山一名過氣電影女星的生意,協助尋找她失蹤的女兒達莉。經過與不同人物的交手交鋒交涉、哈利終於在佛羅里達州找到達莉本人,而且成功帶她回家。結果看似滿意,過程中哈利卻發現達莉身邊的人其實都在利用她,世界並非如他想像般簡單;與此同時,他發現妻子與別人有染。兩面的難題似乎都超越了哈利的掌握……

本片的宣傳語句直譯就是:『也許他能找回女孩,也許他能找回自己』。雖然老套,也算是一矢中的。《夜》片劇本工整,佈局完善,兇手不易估,野心再低些,理應可以滿足偵探迷的要求。但阿瑟潘鍾情的是人的迷失與自我救贖,所以著力將主角哈利立體化,為偵探這種類型角色贖回血肉,不再淪為推動情節而生的機械組件。哈利的婚姻危機佔戲很重,劇本卻沒有將其堆砌成與案情有連帶關係,使《夜》片更貼近人物主導的電影。

哈利在查案過程先後被天真瀾漫的達莉和成熟世故的知己寶娜啟發,四十歲才深深反思自己的人生。後段,哈利夫妻(身心皆)赤裸裸地在床上談天說地;鏡頭擺在床尾拍趴著的哈利,他一邊用後腳搓揉正倚牆閱報的妻子乳房,一邊沒先兆地開始講他千里尋父卻沒有相認的往事。妻子聽後立刻趨前抱著哈利,按著他欲拭淚的手,激動地說了句:『為什麼你就不早點和我說這些?』。成功將偵探的婚姻呈堂,可見阿瑟潘的聰敏和細緻。

除了寫情細膩,阿瑟潘和其他電影運動的先鋒一樣,有火。將《夜》片的故事舞台擺在荷里活,正因阿瑟潘要向他身處的電影工業開火。達莉的過氣明星母親,代表作都是演前夫開的戲。她為個人利益苦心尋女,在過程中更多次挑逗偵探不果,通通可見這類人的不濟;片中的特技人和特技指導除了不注重人命安全,還聯結一起作非法勾當,亦是抵死奇筆。(這個混合特技人與犯罪元素的組合,立刻讓我想到另一套電影《特技藝人》(The Stunt Man)。翻查紀錄,原來阿瑟潘的確參考了《特》片原小說的橋段。《特》片本來亦有機會由阿瑟潘執導,最後導演一職落在Richard Rush手中,製成品卻未用盡素材的潛質。)

作為七十年代中期的電影,《夜》片談不上有什麼精湛的鏡頭運用,就算向希治閣致敬/偷橋的飛機追殺場口,鏡頭剪接亦相對粗線條,遠難達到希老水平。可是,阿瑟潘最可愛的是他的自我。他在《夜》片中視一些荷里活說故事的法則如無物,譬如不只一次由內景A的對話直接剪到內景B的對話,交代主角移動的鏡頭、明示所在位置的建築物遠鏡,甚至偵探片必備,對新登場角色(如達莉母親)的打量和讀心環節都被他省略,敘事風格倜儻灑脫。

阿瑟潘另一個為人稱道的優點是提供足夠空間予演員發揮。(極端例子可參考“The Missouri Breaks”,全片猶如被Marlon Brando騎劫一樣)《夜》片的受惠者顯然是真赫曼,他在片中演技自然,粗中帶幼,配合些少即興小動作,就將偵探角色立體化得觸手可及。另一驚艷是飾演達莉的美蘭妮基菲芙(Melanie Griffith)。當年才十六歲的美蘭妮青春可人,應付如斯重要角色亦綽綽有餘。值得一提,她在片中有大膽裸露鏡頭,但阿瑟潘拍得沒半點淫穢之感。飾演她男友的是占士活(James Woods),兩位明日之星的初試啼聲見證阿瑟潘的用人慧眼。


雖然阿瑟潘在六十代尾與Dennis Hopper 、George Roy Hill 、Mike Nichols等人一起為荷里活開天辟地,卻從來不是影迷最愛戴和影評人最追捧的那位。潘的離世,或許提供機遇讓新一代影迷認識他,還有他帶領的那場電影運動。

外傳
看畢《夜》片的那個夜晚,我的『夜間行動』是初嘗在豆瓣網站找尋電影資料。失望是,理應知名度不低的本片只有寥寥十二位網友曾作評分,在阿瑟潘離世後評分的更只得一人。驚喜是,那人竟然是我的部落友~原來喜歡用觀影向影人說R.I.P的不只我一個! 所以說,漫漫長夜裡在浩瀚網海漂蕩打撈也不一定是孤單的工作!

星期六, 11月 06, 2010

我偶像山崎努


第一宗

被告:藤村醫生(男人之苦 續)

控罪:涉嫌利用醫生職權追求留院病人寅次郎的紅顏知己坪内夏子

辯方陳詞: “法官大人,醫生利用職權媾女乃常有之事,加上留院病人寅次郎痴痴呆呆樣樣衰衰,我當時人搶走佢暗戀對象乃弱肉強食,天經地義呀~”

判決:本人對醫生追求病人家屬的行為雖沒有好感,但畢竟案情並非牽涉法律,現判被告無罪,但建議有關方面可循被告有否違反專業守則作深入調查。



第二宗

被告:武内店長(道頓堀川)

控罪:被告涉嫌威迫利誘妻子與別人發生性交易換取金錢,違反促使其他人成為性工作者及依靠性工作者的收入為生法例。

辯方陳詞:“法官大人,試問有邊個鍾意做龜公,仲要推埋自己個老婆落火坑呢? 奈何我當時人響卓球比賽欠下巨債,先一時做錯決定,加上佢已經受喪妻之痛,懇請大人輕判”

判決:被告沉迷賭博,強迫妻子賣肉,罪大惡極,依例判監三年。


第三宗

被告:時任捨吉(再見箱舟)

控罪:被告涉嫌謀殺同族兄弟時任大作

辯方陳詞:“法官大人,敢問一句男人最痛係咩野? 就係比人嘲笑性無能! 我當時人因不忿被嘲弄,一怒之下殺人,事前並冇計劃,懇請大人判我當時人謀殺罪名不成立”

判決:被告殺人證據確鑿,但考慮到被告殺人乃一時之氣,並非有意致人於死地,現判其謀殺罪名不成立,誤殺罪名成立,判監七年。


第四宗

被告:多治見要蔵 (八墓村)

控罪:被告涉嫌謀殺同鄉村民男女老幼共三十二人

辯方陳詞:“法官大人…..我冇野講”

判決:被告謀殺罪成,參考過被告精神報告後,現判他三十二次終身監禁,分~期~執~行~ 退堂……
~發神經到此為止。

演員接戲,時間地點片酬拍擋以外,角色輕重和發揮空間都是考慮重點;另一個較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角色的討好程度。當然,壞事做盡的角色亦可以很討好,但肯定不是以上四角。

重覆地不討好,是否山崎努長年欠缺那點點觀眾緣的原因?


這裡恕不提供答案。山崎努以往的影視作品,我沒看過的畢竟佔絕大多數,要分析他的事業走勢自問亦無能為力(所以我選擇以低低地的方法總結他的四套作品,避重就輕~);只是純粹覺得,他頭廿年(相對)平淡的事業發展,與他洋溢的才華是有點不匹配。

對很多o靚星來說,一條長長的事業線有助她們在短短的娛樂圈生涯無往而不利,即使靠的是托夾擠谷裝畫;相反,對一位默默耕耘數十年的老牌演員來說,事業線就是他們臉上無數短短的皺紋,而這些短紋會繼續在他們長長的演藝道路上累積。山崎努的皺紋,除了為他贏取尊重,確確實實讓他增添存在感,配合雄渾低沉的聲線與硬朗剛強的外表,一代演戲大師就卓然成家。

山崎努下一套戲是《宇宙戰艦大和號》,在觀賞宇宙戰艦與木村拓哉的餘暇,我們也不妨細數努的事業線吧!

P.S.有關以上四片的簡單觀影資料可參考:http://ardream2.xanga.com/


(另外,借來了日本網友的Q版山崎努畫像,恕不通知~^^)